
涂料的病态及防治措施
涂料的病态及防治措施
- 分类:11
- 发布时间:2020-06-06 00:00:00
- 访问量:0
概要:
详情
一、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病态:
1、浑浊:稀释剂选择不当,或稀释剂内含有水份,干料析出也易浑浊。
消除方法:①选择适当溶剂或添加溶解能力比较强的溶剂。
②桶盖要严,防止潮气浸入。
③也可用加热方法,暂时除去浑浊现象。
2、变稠:由于溶剂挥发或溶解使用不当或因氯化聚合等反应使粘度增高的现象称为变稠。
①漆料酸性太高,与碱性颜料化合成盐,能使涂料变稠。
②颜料中含有水份或水溶盐未洗净也会使涂料变稠。
③溶剂的挥发及贮存温度过热、过冷也导致变稠。
消除方法:
①酸清漆可加一些丁醇来解决。
②贮存温度20℃左右。
3、变色:清漆所用溶剂有些极易水解与铁器反应,溶解一部分黑色铁的化合物,清漆中的酸性树脂也与铁桶反应变成红色。
含有铁兰的兰漆和草绿漆.是由于容器内空气不足,铁兰所起的还原作用使之褪色,但一经暴露于空气,铁兰被氧化即行恢复。
另一种变色是复色漆,由于颜料比重不同。出现颜料的下沉或上浮,造成变色,搅拌均匀即可恢色。
金属颜料(铝粉、铜粉)的发乌、变绿。主要是油中或漆料中游离酸对铝粉铜粉的腐蚀,可选用中性漆料或分装、随用随配。
4,结块与沉淀
原因:所用颜料比重大,颗粒粗,或填充料较多,漆料粘度太低,以及研磨分散不良,漆料对颜料的润湿性不好,颜料与漆料产生反应或相应吸附等等。
阱治方法:注意颜料与漆基的适应性,增加漆料粘度,加入触变剂或润湿悬浮剂。
5.结皮:
氧化干燥型涂料(如油性漆,和自干型合成树脂漆)表面氧化呈皮状现象,称为结皮。(加结皮剂解决)
原因:①装桶不满或桶盖不严。
②制造过程中催干剂加量过多或漆中含有大量桐油。
③过度聚合,产品非常不稳定,结皮严重。
6、容器变型:天气炎热,桶内温度增高。漆内溶剂逐渐变成气态,使密闭的铁桶缓缓膨胀。
处理:打开桶盖,放出气体,移入阴凉处。
二、涂料在施工前后发生的病态
1、流挂:
垂直面上涂漆,部分涂料在重力作用下,有流淌的现象称为流挂。
原因:溶剂挥发慢,一次涂刷过厚,喷涂距离过近,粘度过低;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气含量过高气流过低或被涂物几何形状复杂等等。
觯决方法:
①控制施工粘度。
②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③调整喷漆距离。
④一次喷涂不要太厚。
2、咬底:涂面漆后出现下涂层被咬起甚至脱离底材的现象,称作咬底。
原因:
①底漆和面漆配套不当。
②底漆未千逶即涂面漆。
③一次性涂刷太厚。
处理:
①选用配套油漆。
②底漆完全干透。
③一次性喷涂不应太厚。
④选用配套溶剂。
3、渗色:底涂层的颜色渗入到面漆中。
原因:底涂层的有机颜料,被面漆中的溶剂所溶。
处理:底涂层彻底干燥或选用溶解力差的溶剂。
4、发白:挥发性漆经施工后在干燥过程中,成膜无光发浑或呈半透明甚至发白。原因:施工场地潮湿,大气中含水份较多,溶剂挥发太快,周围温度剧降,水气凝聚于膜上,易使树脂或高分子聚合物析出形成变白。
处理:①选用高沸点挥发速度慢的有机溶剂或预加热被涂物表面。
②注意施工场地的温湿度。
5、发笑:施工后,漆膜在表面上收缩,好似水抹在腊纸上一样,斑斑点点,露出底层。
原因:
①被涂物太滑或有油腻。
②喷枪中管线内混入油或水。
③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漆料粘度过大等等。
处理:找出影响因素,加以克服。
6、慢干和返粘:涂料施工后长时间不干或干燥后仍有粘纸的现象。
原因:溶剂挥发慢,施工粘度太稠。
处理:涂刷均匀,选用挥发快溶剂,提高施工场合的温度,注意施工现场通风,或补加干料。
7、针孔: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毛子孔那样的孔称为针孔。
原因:有空气泡存在,对颜料润湿性不强或漆膜太薄。
顸防:①选择合格配套稀料。
②彻底清理被涂物表面。
③清除涂装环境的不良因素。
8、起泡:从底板或底涂上浮起,其内部充满着液体或气体,膜面出现圆形突起物。.
原因:漆膜上有潮气或挥发性的液体存在。
防治:物面要清洁,漆膜应干透,避免在高湿度环境下放置。
9,桔皮: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干膜而呈桔子皮状的凹凸现象称为桔皮。
原因:①喷涂不当,雾化不好。
②挥发分急剧挥发。
预防:①加入较多的稀释剂。
②酌加沸点较高的溶剂。
③调整喷嘴大小,喷枪与被涂物距离等。
④也可适当添加流平剂。
10、起皱:涂在底层上或已干透的底涂层上的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皱纹现象。
原因:
①催干剂过多。
②漆膜施工过厚,外干里不干。
③暴晒或烘烤温度过高。
赴理:
①减少催干剂用量。
②施工要均匀。
③注意烘烤温度。
1 1、盖底不良,露底:因漏喷或喷涂过薄而见底的现象称为露底。
原因:
①涂料遮盖力太差,颜料少。
②颜料下沉,基料上浮未搅起。
②料添加太多。
三、涂料成膜后出现的病态
1、失光:面漆涂膜干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数小时或几周后,光泽慢慢下降的现象,称为失光。
原因:
①涂物面处理不好,涂面粗糙。
②新的水泥墙面,表面有碱质会把油膜皂化而失光。
③较冷天气或施工环境湿度比较大,水气凝结膜面,会造成失光。
④烘漆放入烘箱过早会造成失光(5-10分钟)
处理:严格遵守指定的施工条件
2.粉化:大气作用下,光泽下降,进一步出现表面损坏或呈粉状脱落的现象,用手摸粘附指上称为粉化。
原因:
①紫外线辐射.水气、氧气、海洋气候、化学品腐蚀等。
②涂膜太薄或干燥以前受雨、雾、霜、露的侵蚀会发生提前粉化。
赴理:根据情况选择油漆品种。
3、变脆:漆膜失去弹性或弹性变差的现象,称为变脆。
原因:
①烤漆烘烤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②漆膜在低温度条件下。
③选用了不配套稀料,破坏了树脂体系。
4、开裂:在涂膜上产生裂缝的观象,称为开裂.(分微裂.粗裂、龟裂)
常年使用后出现的开裂现象不为病态,它指的是涂刷不久,漆膜产生的龟裂现象。
原因:
①底面漆不配套。
②温度高、湿度重、漆膜受冷热伸缩。
③油漆没搅匀,或选择不当(如室内用于室外)
处理:①选择韧性较大的涂料。
②配套要一致。
5、脱落:漆膜脱离底漆或脱离物面的现象称为脱落。
原因:
①表面处理不当。
②底漆选择不当(如底漆膜过硬,底漆光泽太高)
6、生锈:漆膜下出现红丝或透过漆膜出现锈点的现象。
原因:
①底材表面锈未除净,或磷化处理不完全。
②涂层不完整如针孔,漏涂等。
③涂层太薄,潮气氧气等渗入(层面针孔未交锚盖住)
处理:
①漆前被涂物要处理干净。
②膜厚度要达到要求。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